close

下面是心得

上課的心得!

無趣~建議跳過

 

     在實務界待久了,很多地方都會被現實面給束縛住,例如表單的制式化和評鑑指標,往往都忘了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要提供服務,讓這些case可以回歸到自己的生活系統裡面。
    今天剛好就是個充電的機會,進修對於在職的人員來說是個很奢侈的機會,不是沒有課程也不是沒有錢,而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怎麼會有閒情去參加研討會、去參加外縣市的工作坊或者發表會,縱使不想和學術界離太遠,但實務界的現實迫使著工作人員逐漸的耗盡慎至崩潰。當自己和實務界同業不斷的互舔傷口時,也應提供另一個宏觀的願景,唯有向前看才會有力量。

    我欣賞今天來上課的老師!小陶老師提供的角度不止貼近於實務,也看到學術和實務的不足和侷限。人應視為一整體,過度的專業分工讓個體離常民社會越來越遙遠,離真實也越來越遙遠。問題不是止有被解決和沒被解決兩個選項,中間還有一個叫做兩難或者叫做無解的選項,唯有將問題放回原本的日常脈絡中,找到其中的平衡點,維持其平衡就足夠了。

    能幹的同事則問出了我最想問的問題:「倒底專業的定義是什麼?」說到所謂的專業,不過就是透過一連串的指標或者表格和聽不懂的術語凌駕在日常生活之上。當然這麼說是傲慢且太過了,從中我所體認到的是專業和真正要解決問題中間的隔閡,就像之前工作的主管老是說要看到個案的需要,但是在表格面前還是以表格為主。我是這麼想的,如果專業的介入是為了提供並提升更好的生活品質,那麼是做好個案服務要緊?還是把評鑑指標搞定比較要緊?小陶老師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他說其實是調整背後那個已經錯置的和混亂的體制,也是所有的社會工作者應該去面對的。台灣的社會福利因為政治和經濟干預太過,正走向一個十分詭異的方向,不止所有的行為被罩在一個名叫貨幣底下被檢視,政策也因為政治因素四不像,是向日本學習?還是向美國取經?還是說是從北歐參考來的?事實上是東一點西一點,拼湊出來的東西,整體的架構建立在執政黨和貨幣上。

    上完課,我只覺得自己的目光短淺,也覺得自己反身性和批判性不足。雖然不用成為學者,也不必成為批判家,但是有自己的一套是很重要的。姑且不說有沒有那個雄心壯志為這錯置的社會體制盡一點心,如小陶老師說的,反正盡力去做就對了,持著開放的心態和支持關愛的態度對待自己的case和同工,結果不過是他人的評價。如果不抱著這樣的態度,很快就會燃燒怠盡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din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